2012年4月15日 星期日

效率,不是做越多越好,而是做多少「有效」的事


效率的公式,不是做越多事越好,世界上最悲苦的人就是每天週而複始做同樣事情的人

效率是什麼?
效率=  多少有效的事  /  時間  (單位時間內,我可以做多少「有效」的事情)

有效的事情,才叫效率,如果無效的事情,你會變成週而複始的空轉。

-By 陳光老師






把陳光老師的四封信看完了,內容真的很不錯。

這次老師講到的是「提升效率」,和我們老闆常提醒我的內容大同小異。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提升效率




效率的公式,不是做越多事越好,世界上最悲苦的人就是每天週而複始做同樣事情的人




效率是什麼?

效率=  多少有效的事  /  時間  (單位時間內,我可以做多少「有效」的事情)

有效的事情,才叫效率,如果無效的事情,你會變成週而複始的空轉。

舉例:

唐三藏取經的白龍駒從西方取經回來了,眾驢馬圍著牠問,為什麼白龍駒可以做到這樣的一個事情?而他們都不行呢?
白龍駒跟他們說,其實我們走的距離是一樣的,只是我被設定到西天去取經,而眾驢馬,全部都是圍著這個磨墨,一直不斷的、原地繞著圈圈,原地繞著圈圈。

所以周而複始,做一些無效的事情,我們不叫效率。



效率必須架構在兩個之上:

1、目標明確(和你的目標要一致):

目標是不是建立的明確,這個目標是不是真實的你要去完成這個動作的一個目標。
目標沒有做,人就像大海的浮木,永遠不知道要漂浮到哪裡,所以做的事情都是無效的。


所以效率第一個,一定要「目標正確、明確」,而且是所有的行為都要朝著目標邁進,其他的事情都可以把它看為雜事。

2、選對工具:

你要效率,就要看操作的工具到底對不對,比如我今天要去高雄,可以走路、騎車、平快、坐自強號、高鐵…,所以效率最重要的是「操作工具」

網路時代,操作工具就是網路,操作工具,選擇比你努力還要來的重要

等有一天,不小心上錯了工具,那很糟,比如說我們上了一個平快車,到了平快車,我們很想增加這個效率,我們在平快車能做什麼?推著椅背?到處不停往前跑嗎?都沒有用!

所以一但選錯工具,你再做什麼樣努力,都是於事無補,所以提升效率,要用聰明的觀念去提升效率,請記得效率是,在單位時間內,做多少有效的事情!

而這個有效的事情,
一、一定要跟你的目標一致。
二、一定要選對工具。



停下來,分析手上的工具,有沒有更快的方法呢?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
陳光老師提到一個很重要的重點,「效率不是做越多事越好,而是在一個時間內,可做多少有效的事情」,這也是我們老闆常跟我說的,不過他是以網頁設計來說明。

像我們在做一個案子,和客戶在談可不可以做出來的時候,如果扯到要開發,我們首先要評估的是,這個案子開發完後,這個功能是不是還可以再利用?利用率高不高?還是只有這個客戶會需要用?

所以在進行開發前期,因為技術老闆最熟,所以他最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,因此接下來的案子做起來就會非常精準,評估若不能做的都會一開始就先推掉,不會為了錢硬吃下來,這跟陳光老師說的,效率要架構在二個要件的第一要件「目標明確」一樣,我們為了永續使用此功能而開發,而不是為了單一次使用而開發。

選對工具這個部分,我還沒有完全理解,
比如說,當我有個夢想要實現,要怎麼搭上這座橋才能過河呢?到底要先做什麼、後做什麼才對?
工具,我還沒找到,到什麼是對的工具也還不太清楚,目前只能就目前能力不足的地方先補齊,再從生活中找出我的工具。
我想要看看吸引力法則,倒底最後能幫我吸到什麼地方去,我的願望真的能實現嗎?

我覺得陳光老師說的最後一句也很重要,「停下來,分析手上的工具,有沒有更快的方法呢?」,我現在就只是一直做一直做,沒有想過要怎麼做會更快,
這句話提醒了我,先別急著做,停下來,好好思考怎麼做才會做得更快,以往那些沒效率的方式,是不是有辦法解決?

雖然,做就對了,不過,過程中也要記得回頭檢查,並不斷的修正,才能成長得更快速唷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